Skip to content

2022年是轉變的一年——2024春天藝術節《光之路》團長專訪

團長 黄琦勝

在不同的身份擺盪,有太多話想說。打算用三篇文章來記錄不同角度的思維,也希望能充分對來自不同背景,提供不同協助的夥伴們表達深刻且完整的感謝。

為什麼2022年是轉變的一年?

2022年對響座來説是轉變的一年,也是投入《光之路》前導演出製作階段呈現的完成。在那一年,我們確立了「在地書寫」、「跨界創作」的作品風格。也因應後續的更多挑戰,將劇團的業務區分出「演出組」、「教學組」、「營運組」、「行銷組」。這四個組別的目的是將劇團的四個任務:「扎根」、「推廣」、「研究」、「創新」完整且有力地執行並成為劇團的養分再循環。

這段期間,劇團沒有固定的辦公室及排練空間,我們像遊牧民族一樣在高雄各館舍、空間移動、交流。

有人問我「你們這兩年都沒有自己的作品嗎?」

我説「我把所有的合作都當成自己的作品。」
正因此,2024年的光之路不只是一個作品,也是響座劇場在高雄創作推廣營運的成果。

在2022年底階段呈現結束後,劇團持續推出跨界合作成果,包含集結高雄歷史博物館姐妹館舍與高雄歷史故事的《打狗流浪記》、與六藝樂集合作,結合台語老歌與意象舞蹈的《飄泊人生》,與高雄文學館合作結合舞蹈與文學的《他在深夜寫作》,都將在地元素、肢體、光影、聲音作為創作的題材,不只推出屬於高雄的作品,也不斷拓展劇團作品風格與累積創作能量。

創作落實與當代思辨

在課程面向上,不僅持續開設讀劇、編劇等推廣課程,也為了精進皮影戲、偶戲及跨界演出的能量,與皮影戲館合作開設冬季演員培訓工作坊,由邀請永興樂皮影戲團、無獨有偶劇團,三個團隊以各自擅長的領域為南部表演者進行肢體、聲音、操偶與傳統偶戲的系列培訓課程。

而這些準備終究要回到作品落實,這次的主創團隊不只延續前一版光之路的創作夥伴,更邀請原本的舞台設計擔任副導演,並邀請美術設計來進行現代戲偶製作,在演員陣容上不只邀請舞蹈設計加入,也尋找更年輕、剛投入劇場工作的夥伴加入排練、看排回饋,這些安排也都增加作品的厚度與對話空間。

在宣傳規劃中也帶著皮影戲走進校園,與國高中生們體驗操偶、讀劇,藉由操偶體驗認識皮影戲之美,也透過讀劇思考劇本當中傳統與當代拉扯的議題思辨。

對我們來說,光之路不只是一齣戲,一個製作,而是我們對劇場的信念與實踐。2024年的開始,響座劇場的第五年。因為有大家的支持鼓勵,還有更多默默付出的夥伴,我們一直走在有光的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需要大家的包容與建議。

接下來還有更多演出、教學與推廣活動,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響座劇場 團長
黄琦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