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陪伴有意識地持續著,改變正在發生
一切的起點
我們都能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可以!
陪伴地方的「在地書寫創作」是響座近年超想做的事。
於是,「劇場體驗ㄧˊㄐㄧㄢˋㄕˋ 在地書寫創作」計劃誕生,從今年二月起陪伴高雄市壽齡國小、新甲國小、深水國小、中山國中、鳳林國中105名師生,用「繪畫」、「書寫」、「聲音」、「肢體」、「走讀」等視角重新認識校園生活,挖掘屬於自己的創作,一起經歷獨特的成長歷程。
鳳林國中的學生們正在分享自身的經驗
位於衛武營旁的新甲國小的學生們第一次深入自然與藝術交織的環境中
讓這些學生能體驗到各種面向的課程
課程統籌
響座劇場團長 黄琦勝
如何開展劇場體驗?
每當戲劇課程要走進校園前,我總會自問,要和學生們分享什麼?帶領他們體驗什麼、如何體驗?甚至,在體驗之後呢?在和計劃委員開會的過程中,委員不斷提醒:如何做出屬於響座的課程與特色,同時也是帶出劇團走入校園的價值。
在進入校園前的第一個提問便是,劇團的創作概念「在地書寫」怎麼發生?如何持續?於是在最初的課程設計上以走讀為主題,帶領學員認識自己的校園、家鄉還有歷史。而如何觀看、怎麼認識則進入了劇團持續實踐的第二個命題「跨界創作」。
拆解劇場元素
劇團近年跨界創作的實踐內容包含音樂、舞蹈、文學、光影以及偶戲,回到最基本的狀態,將其收斂為:身體、意識、空間,也就是「在一段時間裡,發生了什麼、對觀者而言又看見了什麼?」之間的交互作用,於是再將課程定出五大主題課包含「繪畫」、「聲音」、「肢體」、「寫作」還有「走讀」。
和幾位教學藝術家合作備課的過程再次凝練課程內容,繪畫課鎖定包浩斯概念,專注在「上學的路上」簡化為直線、曲線還有點,聲音課則以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出發,將聲音圖像化,並討論圖像產生的聲音;肢體課聚焦在生活中的身體形狀,個體與群體組成的畫面、節奏變化產生的張力與意義,寫作課則是將生活中的畫面、對話、事件轉化爲文字,開展現實與虛擬中的對話。走讀課則以引起問題為目標,「為什麼這個東西在這裡?」「這裡發生過什麼事?」開啟學員對地理、歷史的思索與好奇。
最後透過陪伴導師的引導整合將各堂課學習、思索的內容與同學共同整理、討論成一段簡單的呈現。
創造藝術在城市裡湧動的機會
計劃執行統籌
劇場藝術體驗,體驗的不是劇場
而是讓小朋友們觀察、思考、創作、展演的過程。 現代資訊更迭太多太快,對周遭事物加以標籤和評分,雖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篩選需要的選項,但剝奪了我們從實境中領悟經驗的機會,也壓縮了對自我成長環境認同的空間(如果所處環境不是各大平台限定範圍內認同或推薦的地區的話)。 感謝計劃所有相關人員,包含指導單位、學校、班級老師們的反複溝通與協調,我們方能一起完成這場藝術教育翻轉- 不讓學生為觀眾的習慣與期待粉墨登場,而讓觀眾為學生九堂在地書寫創作中所付出的努力鼓掌。
帶領小朋友發現藝術的火種
教學藝術家
在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人們發現能得以活下去是因為發現了火花
響座劇場與藝術家們合作,期望帶領小朋友們發掘不同的藝術傾向
儘管只是碰觸、摩擦,也能燃起非常龐大的燎原之火!
劇場演員、劇作家 周書正
他們在走讀課時會一直注意學校裡的草坪,跟學校裡的各種生物互動,鑽進那些小小的地方。因為我想起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玩過來的,只是我們都在城市住太久忘記了。城市裡的小朋友似乎沒有想要走到這麼偏僻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害怕被罵或者討厭髒。對於髒的地方,他們會有比較強烈的抗拒感,但是這些小朋友卻能自然地跟學校的每個角落相處,我覺得這很好。
敘事藝術家 楊雨樵
包浩斯開發了很多兒童的教程,例如只點、箭和直線就可以構成畫面。對於小孩子來講其實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因為學校不會教這個。美術課會説顏色要塗滿哦,然後媽媽要畫得像怎樣,這些都沒有錯。但是箭頭的概念雖然在人類的歷史已經快百年了,但是對於剛要進入藝術世界的孩子來説,他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就可以?我覺得這個新奇的體驗是必要的。
聲音藝術家 劉芳一
雖然是音樂課,但我們有滿多的互動環節。這部分也許重點不在於說他們有沒有依照你的要求去互動,而是說光是有做出這些不同以往生活習慣的嘗試,那就是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被允許存在的,那它就是有意義的。那當這個經驗留下來時,也許就會對他們之後在學習或者創作時會有一些影響吧。
藟艸合作社 陳芝藟
雖然肢體課程在這次體驗課程的中後期,可能可以發展的時間比較少但,我覺得他們的反應還算不錯的。因為他們在課程試了一些畫面,我覺得如果加入他們前期的發展,再跟肢體畫面的並在一起之後,應該會是滿精彩的,我非常期待中山國中的呈現。
這九堂課不可或缺的角色
劇團師資群的陪伴
創造學生的好奇是我們的目標
劇場解構出的主題體驗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新奇的。 然而從「勾引出好奇,到發展觀察,再到觀點成形,最後統合出創作並建立學生與觀眾的觀演關係」,此一過程難以用任一單元課程所取代。需要由劇團統一課綱培訓出的師資群持續陪伴,觀察並把握學生們每一個需要被看見、被傾聽、被推動、被引導的時刻回應他們,時而站在高處分享他們還未得見的風景,時而蹲下來用他們的視角共同創作。過程雖然辛苦,但師資群和學生們都用這九堂的相聚,共同留下難以磨滅的獨特回憶。
藝術走入校園可以鼓勵孩子的好奇不停歇
好奇與接納
我們看到新甲國小孩子們的好奇心無窮無盡,他們問著各種問題,探索著周遭的一切。我們理解「藝術陪伴」、「藝術體驗」與「藝術訓練」的差異,這是一段探索與嘗試錯誤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擁有不一樣的特質,表達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希望他們感受到劇場廣闊的包容性,不論是放膽塗鴉、埋頭寫字、揮舞身體或製造聲音都能被接受。
在課程中我們不斷鼓勵孩子們持續好奇
HIGHLIGHT
精彩紀録
STAFF
製作單位
指導單位:文化部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執行單位:響座劇場
課程設計暨統籌:黄琦勝
課程構想暨計畫撰寫:鄭心慈
教學藝術家:周書正、陳芝藟、楊雨樵、劉芳一、蘇莞筑
陪伴導師:周洪于婷、陳嘉禎、劉昱德
課程助教:陳沛瑄、馬婉甄、夏源懋
影像紀錄:凌子皓/皓橘攝影HushOrange
【特別感謝】
中山國中 黃俐蓉 老師
深水國小 黃光賢 老師、游舒雯 老師
新甲國小 賴尹慧 老師
鳳林國中 蔡佳芳 老師
壽齡國小 王中振 老師
感謝文化部藝術入校體驗計畫與臺北藝術大學協辦團隊
以及五間學校所有給予支持和協助的師長與學生家長。